《安徽理工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我校师生热议全国“两会”

摘要:我校师生热议全国“两会”   本报讯 3月3日至15日,2019年全国 “两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连日来,我校师生纷纷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方式关注“两会”动态,学习“两会”精神,并结合自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实际,围绕教育、科技、创新、民生等热点,畅谈感想与体会。  党委组织部部长娄志勇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充分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真切回应了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与热切期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牢记总书记的重托,切实加强作风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真正把新时代组工干部形象树好。  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田中良说,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30次提到了“就业”二字,而且就业优先政策首次置于国家宏观政策层面。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校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将紧盯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立足学校建设地方高水平大学实际,积极构筑招生、教学、人才培养与就业创业工作的联动机制,开展校企校地深度交流合作,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选择,助力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全国煤炭青年科学技术奖”“全国煤炭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赵光明教授说,今年“两会”,科技创新仍然作为一个热点被关注,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提出,要提升科技支撑能力,要在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上下功夫,使科研人员潜心向学、创新突破。作为高校一线研究人员,我更加坚定了做科研、做好科研的决心和信心,这也将最大程度提升我们学校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为加快学校建设特色高水平大学的步伐作出贡献。  土木建筑学院院长马芹永教授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城际交通等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作为高校教师,我倍受鼓舞,同时深感责任重大。在工作中,要以人才培养为本,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加强创新研究,用实际行动为教育、科技、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安徽省政协委员、民建淮南市委副主委李广学教授表示,作为省政协科计界别委员,积极参政议政,响应安徽省融入沪苏浙皖形成“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的活动主题,近期参加了“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调研,为安徽融入“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科技进步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同时作为大学教师,将努力教书育人,做好科学研究工作,为科技创新做出自己应有贡献。  民进安徽理工大学支部主委陈清华教授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虽然近期出现了翟天临 “论文造假”等学术不端事件,但国内论文造假只是个别现象,中国高等教育总体上是好的,国外大学对中国教育也非常认可,我们不能以偏概全,要理性对待。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注重学术素养,杜绝学术不端。  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李攻明表示,通过认真学习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过去一年的努力成就斐然,举世瞩目。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将深入学习领会贯彻“两会”精神,扎实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工作,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机械工程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校博士研究生会主席李长鹏谈到:在今年的两会政府报告中,提到了优化能源结构,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工作。全国人大代表袁亮院士在两会期间着重提到了矿井能源资源安全智能精准开采的工作模式。作为一名在读的博士研究生,我目前的研究方向也与煤矿开采息息相关。未来我将结合两会精神,潜心钻研煤矿开采中的核心技术,力争做出更多原创性科研成果,为祖国优化能源结构工作贡献自己力量。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校研究生新媒体中心周敏谈到:今年两会中首次出现了“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的新表述。这些“新声音”让我有了新期待。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社会热词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现今所提出的“智能+”,则是对“互联网+”的一个再升级,我非常期待今后“智能+”在社会生产中焕发出的强大活力。这也给了我足够的信心去学好我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学以致用.。  地球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17-1班王岩同学说,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团组审议讨论时,多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身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保护环境的理念已融于血肉深入骨髓,我将会把自身所学专业知识,融入我今后所从事的职业中,尽个人所能,为美化社会环境、创建最美家园贡献力量。

周旭任我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摘要:周旭任我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本报讯 3月12日下午,省委组织部、省纪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组干处相关人员来校宣布省委关于任命周旭同志任安徽理工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的决定,并就周旭同志的履历情况作了介绍。  在听完周旭作表态发言后,郭永存表示,坚决拥护省委的决定,对周旭同志来校工作表示热烈欢迎。郭永存指出,省委对学校领导班子的调整,充分体现了省委对安徽理工大学的重视和关心,凝聚着省委对学校事业发展的期待。学校将以胜利召开第七次党代会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确定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目标,不辜负省委期望。

刘文清院士受聘我校特聘教授

摘要:刘文清院士受聘我校特聘教授 本报讯 2月26日下午,学校举行聘任仪式,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刘文清院士担任我校特聘教授。校党委书记郭永存为刘文清院士颁发聘书,校长袁亮出席仪式并讲话。刘文清院士是我国环境工程领域著名的科学家,学术造诣深厚,刘院士的加盟对学校相关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刘文清希望以加盟为契机,推动双方在相关学科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共同促进学校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当天下午,刘文清院士在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科学认识大气污染,共同创建美丽中国》的学术报告。

淮南市委常委许承通来校调研

摘要:淮南市委常委许承通来校调研 本报讯 3月5日下午,淮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许承通等一行5人来校调研思想政治工作。 校党委书记郭永存,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董雨与许承通进行了座谈交流。许承通听取了我校关于2018年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取得的工作成效以及2019年思政工作思路的汇报后,对我校思想政治工作所取得的成效表示了充分肯定。他强调,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育人全过程,始终筑牢意识形态工作主阵地,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康,培育更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座谈会后,许承通一行实地调研了学校学生社团活动室、新媒体中心、易班工作室、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全面了解了学校教育教学、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

省科技厅高新处来校调研

摘要:省科技厅高新处来校调研 本报讯 3月10日下午,安徽省科技厅高新处副处长薛军等一行2人来校调研智能制造、智能计算工作。调研座谈会在国家重点实验室2号会议室举行,校党委书记郭永存出席会议。座谈会上,调研组认真听取了我校在行业发展过程中的智能精准开采、矿山智能装备制造、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职业健康等方面工作情况汇报。薛军对学校在高新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效表示肯定。她强调安徽理工大学在行业内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要充分发挥行业独特优势,坚持以改革创新驱动发展,利用学校高层次人才优势,重点梳理今后能够引领行业的人工智能、智能装备、职业健康等方面卡脖子的关键技术,推动安徽乃至全国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会后,薛军一行实地调研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对实验室建设和省重大专项项目实施情况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

图片新闻

摘要:驻省教育厅纪监组来校开展专项检查图片新闻 本报讯 3月15日上午,驻省教育厅纪检监察组一行2人来校,对我校十八大以来办结案件纪律处分决定执行情况开展检查核实。校党委书记郭永存、校纪委书记周旭分别会见了检查组一行。检查组针对处分决定执行情况、受处分人员职务职级、工资待遇以及处分影响期内年度考核等情况,仔细查看了有关案卷材料和人事档案等,对我校自查自纠和整改落实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我校党委、纪委能够高度重视此次纪律处分决定执行情况的自查自纠工作,严肃认真,立行立改,处分的相关材料、卷宗齐全规范。同时也现场反馈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学校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全面及时、不折不扣地执行纪律处分决定,发挥纪律处分决定的惩戒、警示、教育作用,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校党委书记郭永存副校长董雨到场指导校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

摘要:校党委书记郭永存副校长董雨到场指导校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   3月8日,校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厚德馆举行。来自全校15个学院57支作品团队近300人参加比赛,最终,共评出科技发明制作类特等奖5件、一等奖11件、二等奖12件、三等奖17件;自然科学论文类一等奖1件、二等奖2件、三等奖3件;哲学社会论文类一等奖3件、二等奖5件、三等奖10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获奖项目总分第一的成绩摘得本届竞赛“挑战杯”,能源与安全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获得“优胜杯”。 3月8日,校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厚德馆举行。来自全校15个学院 57 支作品团队近300人参加比赛,最终,共评出科技发明制作类特等奖5件、一等奖11件、二等奖12件、三等奖17件;自然科学论文类一等奖1件、二等奖2件、三等奖3件;哲学社会论文类一等奖3件、二等奖5件、三等奖10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获奖项目总分第一的成绩摘得本届竞赛“挑战杯”,能源与安全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获得“优胜杯”。 图为校党委书记郭永存,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董雨到场指导比赛。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

摘要: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   本报讯 2月28日下午,学校在东配楼报告厅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政治建设的意见》。校党委书记郭永存主持了学习会。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袁亮,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周峰,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郑明东、宫能平、董雨,副校长孟祥瑞参加学习会。  郭永存分析介绍了《意见》出台的背景和主要特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大意义,传达学习了《意见》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出的主要部署和任务要求。《意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对新形势下党的政治建设各方面工作进行了部署,对于更好地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为加强学校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郭永存就学习贯彻《意见》提出了要求。要认真领会、准确把握《意见》精神,深刻理解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的深刻内涵,切实承担好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首要任务,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抓好《意见》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学校正在筹备第七次党代会,要将学习贯彻落实《意见》与党代会筹备工作、学校党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为党代会顺利召开营造昂扬奋进的政治氛围。  全校处级干部参加了学习会。

郭永存为基层党支部党员上党课

摘要:郭永存为基层党支部党员上党课   本报讯 3月15日下午,校党委书记郭永存在励学楼A402会议室为所在基层党支部机械设计制造党支部全体教师党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课程思政解读》。  郭永存首先向支部全体党员解读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和深刻内涵,详细阐述了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介绍了高校思政工作的根本遵循和任务,全面解读了 “四个服务”、“四个坚持不懈”、“四个正确认识”、“四个统一”、“四个层次”、“四个着力点”等理念,指出高校教师要发挥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融入到各类课程中,实现两者同向同行。  郭永存指出,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是全员协同育人、全过程贯穿育人、全方位合作育人的融合。要把握在知识传授中注重价值引领和在价值传播中注重知识含量的课程思政基本原则,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策划课程思政的框架,遵循课程思政的内在逻辑,实施好教学过程。他鼓励各位党员教师要系统梳理和挖掘各自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凝练形成具有本课程特色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要求和核心内容,率先把政治信仰、价值理念、道德情操、理想信念等融入到所授课程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郭书记的党课内容丰富精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他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了机械设计制造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对提升支部组织生活会的形式、内容等方面提出了建议性的意见和建议,要求支部进一步提升凝聚力,坚守育人阵地,强化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春季就业工作“开门红”

摘要:春季就业工作“开门红” 3月13日上午,合肥市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管理中心、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中心与合肥新站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三家人才机构组织近100家本地优质企业来我校选聘毕业生,不少毕业生现场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据悉,本学期开学以来已有多家用人单位相继来校开展招聘工作,迎来了2019届毕业生春季就业工作开门红。

“废弃矿井仍有很大开发价值”访全国人大代表

摘要:“废弃矿井仍有很大开发价值”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亮《中国能源报》   编者按:  随着去产能的深入推进,我国将有更多矿井被关闭,而废弃矿井仍赋存大量资源。那么,废弃矿井的能源资源如何利用?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中国能源报》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本报予以全文转发如下:《中国能源报》3月4日讯2018年底,我国煤矿数量已由“十二五”初期的1.4万多处减少到5800处左右。随着去产能的深入推进,将有更多矿井被关闭,到2030年废弃矿井数量将达到1.5万处。而废弃矿井仍赋存大量资源,如果“一关了之”,将造成巨大浪费,并将引发安全、环境及社会问题等一系列“后遗症”。那么,废弃矿井的能源资源如何利用?这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又有何重要意义?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中国能源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  “一关了之”不可取中国能源报:随着去产能的推进,大量资源枯竭及落后产能矿井和露天矿坑将被关闭,直接关闭存在哪些问题?  袁亮:从国家地矿资源开发利用角度来看,如果将这些矿井直接关闭,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国有资产的巨大损失,还有可能诱发后续的安全、环境及社会等问题。 (下转二版)

安徽理工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7692次访问,全刊已有1857529次访问